【健康科普】“春捂秋冻”你知道多少?
发布日期:2023-02-20    
0

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。意思是说在春季向夏季转变、秋季向冬季转变时,不要急于减加衣服,这样能够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,不易生病,保障机体的健康。

春季是由寒冬向炎夏过渡的季节,处于阴退阳长、寒去热来的转折阶段。此时人的气血是从里向外走,因为外面还很寒冷,毛孔仍处于闭合的状态,这时候最好是捂着点,如果穿得太少,不利于阳气往外走。毛孔老处于闭合的状态,就容易得病了。这时候,多穿点,帮着把毛孔打开,阳气就很顺利地出来了。加上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乍寒乍暖,由于人体膝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。所以,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,不可骤减。对于“春捂”,建议是注意“捂”两头,即重点照顾好“首足”两头。重点“捂”头颈与双脚,手腕、腰眼、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也不可忽略。可以避免感冒、气管炎、关节炎等疾病发生。

【健康科普】“春捂秋冻”你知道多少?

夏去秋来,秋季则正好相反,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,天气虽然冷起来,但有个转变的过程。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,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,这种做法不好,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,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,使防寒能力降低,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,结果,到了三九严寒,真正大冷季节,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,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,使血流量减少,引起抗菌能力减弱,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趁机活动,引起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发烧、使人伤风感冒。所以,秋季又应该冻着点,衣服要慢慢地增加。

气温开始下降,却并不寒冷,这时是开始“秋冻”的最佳时期,最适合耐寒锻炼,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。只有在夏末秋初开始“秋冻”,才能自然过渡到对秋凉和冬寒的机体调节,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“秋冻”并非人人适宜,老年人、儿童、心脑血管病患者、慢性肾脏病人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“冻”,因为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,遇冷抵抗能力下降、御寒能力减弱,身体很快会发生不良反应,老年人容易诱发血压升高,严重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,心肌梗塞等症状。儿童则引发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等疾病,因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。中青年,体质较好的,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,少穿点衣服,使身体略感凉意,但不感觉寒冷,即“冻一冻”是可以的。

图片

来源:保健办

审核:马丽

编辑:宣传科

网站地图  |  网上咨询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加入收藏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东段151号
版权所有:一片一片式的词语高清400|无删减 技术支持:西安网是
陕ICP备15015803号-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718号 前置审批号:陕卫网审[2010]第0016号 
195 9155 5019  (行政总值班)
029-6116 5717  (行政总值班传真)
157 7197 9120  (24小时患者服务热线)
157 7197 9121